|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大楚皇帝•张邦昌

大楚皇帝•张邦昌

关键词:历史名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阜城政协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bf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821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

  张邦昌(1081--1127),字子能,宋永静军东光人,今河北省阜城县码头镇(原大龙乡)大龙湾人,进士出身。纵观其一生,因善经营仕途,以至官运亨通,扶摇直上,曾知光、汝二州,到政和末年,改礼部侍郎,宣和元年(1119)任尚书右丞,后转左丞,再迁中书侍郎。至钦宗即位时,官拜少宰之职,进太宰并门下侍郎,是当时朝廷中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官僚了。

               金宋对垒  力主议和

  正当张邦昌个人仕途一帆风顺之时,北宋王朝在金人的不断打击下,却是国势阽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1125年金太宗完颜晟灭掉辽朝之后,即秣马厉兵,兵分两路挥师南下侵宋,一路由完颜宗翰(粘罕)率领直扑太原,一路由宗望(翰离不)率领夺取燕京,并相约在北宋首都东京城下会兵。由于北宋积弱已久,武备废弛,加之北宋君臣一味妥协忍让,没有采取防御措施,难以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金军一路破关夺寨,势如破竹,在这年底占领了中山府(河北定县),这里距北宋东京只有十天的路程,且地形平坦,无险可守。惊慌失措的宋徽宗急忙将帝位禅让给太子赵桓,自己带着童贯、蔡京等奸贼狼狈出逃,由东京逃往亳州(今安徽亳县),再辗转逃往镇江。赵桓在举国上下一片抗金声中登了帝位,史称钦宗。迫于压力,他罢免了蔡京、童贯等一批奸佞小人,起用抗战派大臣李纲,并宣布在靖康元年(1126)正月亲征,危机四伏的北宋王朝似乎又有了一线生机。
  此时金军已兵临城下,在李纲、宗泽等人的积极防御下,京城得以安然无恙。宗望见久攻不下,便派贝勒吴孝民前来,请宋方派人议和。实际上,这只是金人的缓兵之计,并无议和诚意。钦宗派李浊、郑望之等人为谈判代表,金方要挟说,宋方必须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各万匹、缎百万匹;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方;以亲王、宰相作人质的苛刻条件。当时金人孤军深入,宋方勤王的部队也正在驰援的途中,双方胜负未卜,宋方本不该答应这种有损国家尊严的屈辱条件,但此时宋廷朝野上下一片混乱,主战派与议和派争吵不休,以宰相李邦彦、张邦昌等为代表的议和派认为,敌我力量悬殊,抗战风险大,劝说钦宗不打折扣,全部接受。而抗战派李纲等人据理力争,认为犒师金币太多,虽倾天下之财也难以供给,何况都城弹丸之地,怎能承受?太原等三镇系国家屏蔽,割去如何立国?至于遣使,宰相当往,亲王不当往。并建议“少迟数日,大兵四集,彼以孤军深入重地,势不能久留,必求速归,然后与之盟,则不敢轻中国,而和可久也。”无奈钦宗软弱昏庸,议和心切,派他的弟弟康王赵构(后来的宋高宗)为军前计议使,张邦昌为副使,作为人质赴金。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初一,北宋大将姚平仲率步骑兵万人夜袭金营,打算生擒宗望,接康王回来,钦宗也把希望寄托在这次劫营上。但宋军还没有出发,金人便已经获得消息,事先作了布置,宋军一败涂地,姚平仲弃甲而逃。宗望大怒,派使者来宋廷责问,宋钦宗畏敌如虎,连忙罢了李纲官职,并派遣宇文虚中、王俅等人赶赴金营,解释劫营并非朝廷本意,擅自劫营的将帅受到了惩处。金人却提出,必须宋朝皇帝亲自签字割让三镇方可退兵,钦宗立即照办,下诏割让三镇之地给金,并且送去肃王赵枢作人质,换回赵构和张邦昌,同时任命张邦昌为河北路割地使。
  钦宗的昏庸举动,激怒了京城军民。1126年二月四日,太学生陈东等人在宣德门下伏阙上书,要求恢复李纲职务,罢免李邦彦、张邦昌等奸臣,一时竟聚集了数万人。钦宗见众怒难犯,只得恢复了李纲职务。李纲下令能杀敌者厚赏,军民人等无不摩拳擦掌,准备决一死战。金人见状,十分害怕,不等北宋金银凑齐,慌忙退兵。北宋王朝度过了一场危机,张邦昌也在这次危难之中职位亦获升迁,由少宰提升为太宰(宰相之职)。

               “内推外扶”   登上帝位

  宋钦宗君臣眼见金军返师北还,自以为江山无虞,社稷可保,于是陶醉于歌舞声乐中了。谁知好景不长,宗望刚刚退走,入侵太原的宗翰又在靖康元年二月中旬牧马南寇了。顿时战鼓震天,刀枪相戈,东京城中人心慌慌。抗战派官员慷慨激昂,联袂上书,弹劾张邦昌私敌,是国家之贼。钦宗无奈,黜张邦昌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罢割地之议。靖康元年(1126)九月,宗望、宗翰两支金军在太原合师再度南侵。112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东京被金军攻陷。宋钦宗两次到金营商谈投降事宜,希望金人网开一面,自己能够苟延残喘,被金人断然拒绝。他们将京城洗劫一空,掳走百工、技艺及亲王、贵族,囚禁了徽钦二帝(宋徽宗后来已由外地回到东京)之后,认为宋朝皇帝已失去了利用价值,于1127年二月六日,下令废徽、钦二帝为庶人。金人本想自己统治北宋偌大一片国土,但是一则兵力有限,鞭长莫及;二则骤然易主,人心不服,欲速不达,急则生变,如果能从汉人中选一傀儡,便可以达到长期控制大宋朝政,坐收渔人之利。于是,金太宗假惺惺地下了一道诏书,表示金人并无觊觎宋朝社稷之心,出兵目的是为了推翻赵氏江山,拯救水火中的百姓罢了:
  “宋之旧封,理宜混一。然念举兵且非贪土,请前宋在京臣僚,一面请上皇并后妃、儿女、亲眷、王公之属出京,仍集耆老军民共议荐举堪为人主者一人,不限名位高卑,所贵道德隆茂、众皆推服,长于治民者,从军前备礼册命。”
  其实这道诏书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他们早就内定好了人选,此人便是张邦昌。为了蒙蔽世人,金人逼迫宋廷自举,限期三天推出人选,否则金兵将屠戮全城。有人提议仍以赵姓任之,金人不许。京城中人人震恐,有自杀者,张邦昌也欲自裁,以示忠心。有人讥讽道:“相公前日不死城外,今日寻死,是想涂炭一城人吗?”(因张前日曾在金营为使)。张邦昌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东京留守王时雍吓得六神无主,忙派人告诉金人说,本国臣僚,率皆驽下,不足应命,“乞于军前选命某人以治国事”。刚从金营回来的莫俦等人说,金人已属意张邦昌。王时雍惊疑未定,又问左司员外郎宋齐愈,宋齐愈取出纸张,诡密地写了“张邦昌”三字。王时雍见风转舵,马上把张邦昌的姓名写入议状,差人送到金营,胡说城中军民都愿推戴张太宰,因京城无主日久,伏望早日施行。有些忠义之士不肯署名,都被金人拘押到军营。
  二月十二日夜,宋朝使者从金营回来,在京城中散发金人檄文,令军民人等推戴张邦昌为帝。有异议者可别具状书,但不许藏匿赵氏,有敢藏匿或拒绝赴会者,以军法从事。第二天清晨,王时雍悬榜通衢,谎称金人允许立赵氏之后,聚集百官到秘书省议事。等人一到齐,就锁上了大门,并派士兵把守。他先说了金人属意张邦昌一事,并且率先签名,表示拥戴,其他官员见事已至此,只好随着签名。这其间有长吁短叹而不敢拒签的,也有拍案而起奋力抗争的,一位叫寇庠的低级官员厉声反对说:“二百年赵氏天下,岂可改为他姓,我宁死不肯附议,愿杀愿剐,悉听尊便。”旁边一位士子大哭道:“我愿和他同行。”监察御史马伸侃侃而谈:“我身为谏臣,岂能坐视,不吐一辞!当共入议状,乞存赵氏。”中丞秦桧其时天良未泯,也慷慨陈辞:
  世之兴亡,必以有德而代无德,以有道而易无道,然后皇天佑之,四海归之。若张邦昌者,在上皇(指徽宗)时附会权幸之臣,共为蠹国之政,今日社稷倾危,生民涂炭,虽非一人所致,亦邦昌为之力也。天下之人方疾若仇雠,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四方英豪必起而共诛之,终不足以为大金屏藩矣。如必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也。
  书毕即称疾致仕。金人大怒,拘捕了秦桧及太学生30人,博士、正录10员,又下令百官作劝进张邦昌表文。众人推礼部员外郎吴懋草表,吴称疾不肯执笔,而执政以下皆有劝进表文。更有莫俦等人在劝进状中无耻吹捧张邦昌:
  伏惟大宰相公名高今古,学通天人,位冠冢司,身兼众美,伏望以苍生为忧而不以细行自饰,以机政为虑而不以固避自嫌,上体大金择立存抚之意,下副国人推戴为主之望!
  宗望等阅读了宋方送来的劝进表,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下令于靖康二年(即建言元年,公元1127年)三月七日为张邦昌行册命之礼,届时文臣自选人以上,武臣自承信郎以上,并致仕、寻医、侍养官员,于受册之日一律到文德殿立班,不得延误。但是在三月六日就发生了吴革起兵夺回徽钦二帝的未遂事件。他们原定三月八日举事,但张邦昌七日登基的消息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不得不在六日深夜提前行动。吴革等人披甲上马时,已是黎明时分了,北行至金水河面,到处都是范琼的兵马。原来是走漏了风声,金人已有了防备,而吴革却全然不知。范琼佯装邀吴革议事,出其不意斩了吴革父子等一百余人。
  三月七日张邦昌行登基大典这天,文武百僚、僧道军民等会于尚书令厅,上午十时许,金人奉册玺来,使者及随从约五十多人,后边卫队数百人,一律骑着白马,态度倨傲,盛气凌人。张邦昌自尚书省上马,至西府门,中午时分,仪从导引他到宣德门外的阙门下马。登基大典由金人曾太师主持,礼毕,张邦昌步行到御街跪拜,接受金人的册文:
  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资睿哲,处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溪,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楚,都于金陵(今南京)。自黄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
  金人不但为张邦昌定好了国号、都城,而且规定了他的职责是“永作藩臣”,这就是说,张邦昌除了老老实实作傀儡外,没有任何权力。
  一切都照金人的安排具礼如仪,等金朝使者走后,张邦昌又接受了百官朝贺,此时的张邦昌心绪不宁,面对百官说道:“本为生灵,非敢窃位,如不听从,即当归避。”当王时雍领着百官再拜时,他拱手而立,表示谦恭。分封官职时,拜官皆加一“权”字,以王时雍为权枢密院事兼权尚书省、兵部尚书吕好问权领门下省、开封府尹徐秉哲权领中书省、莫俦权签书枢密院事等等。
  张邦昌登基之后,在处理日常政务时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措施。如不称“朕”,见百官仍自称“予”;规定百官面陈得旨为“面旨”、内批称“中旨”、手诏为“手书”,还不御殿、不受朝、执政,侍从以上坐议,言必称名,饮膳起居不用天子礼,遇金人至则遽易服。姑且不论张邦昌悻悻作态也好,真情实意也吧,然而,忠义之士耻之,城中一个叫徐俯的致仕官员,新买一婢,名之曰昌奴,偏偏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其名,使张邦昌难堪。也有阿谀之徒迎之,工部侍郎何昌言,请求更名善言,其弟何昌辰,请求更名知言,以避张邦昌之讳。尽显人性百态。

               里外受制   夹缝施政

  张邦昌在金人扶植下登了帝位,受其约束,不敢违背,唯有言听计从。金方派人来取北宋宗室,徐秉哲下令城中五家为保,不得藏匿,搜索到宗室三千多人,都押赴到金营。济王夫人曹氏因害怕而躲藏到别处,被伪朝廷找到塞入衣柜中,抬出城外。开封府官员窦鉴看不惯这种粗野行动,自缢而死。人质尚未送齐,金人又来催促金银了。在东京城被攻陷的时候,金人索要京城户口,开封府夸大了此事,报了七百万户。金人认为京城人口如此众多,窖藏的金银也必然可观,于是下令以户数扩交。开封府不敢申辩,只好以实际户数为准,随财产多少分配数目,虽穷困的百姓也多达金三十锭、银二百锭、表缎五百匹,并且严厉督责,刻日缴纳。京城居民知道,即使把全部家产变卖,也难以凑够这庞大的数字,干脆置之不理。金人也无可奈何。
  张邦昌虽惧金人,但又担心京城百姓的愤怒情绪,恐危及自家生命。于是,穿梭般地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三月十四日,张邦昌致书金酋,恳免征催金银,信中写到:“仰荷大恩,敢不论报,虽割肌体,岂足能酬?然念斯民困敝已甚,当围城窘急之久,有比屋饿殍之多,顾抚养则无资以厚其生,欲赈给则乏粮以续其命。而催科正急,刎缢相寻,若阅日稍淹,则所存无几……伏望察其恳迫,赐以矜容,时宽冒昧之诛,诞布蠲除之惠,则始终之德,遂全亿众于死亡。”
  三月十五日,张邦昌亲往青城(位于汴京城南)拜见金帅,并面议七事:①乞不毁赵氏陵庙;②乞免取金帛;③乞存留楼橹(古时军中用以侦察、防御的高台);④乞待江宁府(南京)修缮毕,三年内迁都;⑤乞五日班师;⑥乞以帝为号,称大楚帝;⑦乞借金银犒赏。
三月十七日,张邦昌命令尚书省张榜城中,就赦免囚犯、录用官吏、蠲免债务,发放赈济、抚恤死亡等,逐项作了规定。
  三月十九日,张邦昌派国子祭酒抚慰太学诸生。自金人围城时起,太学诸生困于齑盐,膳食不继,婴疾而死者,每月不下数十人。张邦昌延医调治。
  三月二十三日,张邦昌致书金人,请求归还因扈从徽、钦二帝和至金营议事被拘不遣的北宋大臣冯懈、郭仲荀、曹辅等人。金人除了仍旧拘系何栗、张叔夜、秦桧外,其余悉数放还。
  同日,张邦昌致书金人,乞免括金银。信中言明:“从政之初,民心离散,怨谤交兴,邦昌恐以此主国,必致倾仆。”此时金人已搜刮到了足够的金银,也深知倘竭泽而渔,百姓铤而走险,后果堪虞,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了张邦昌的请求,停止搜刮金银。
  三月二十八日,张邦昌打听到徽宗、钦宗父子作为金军的阶下囚北迁,便用天子仪卫、法驾,浑身缟素,在南薰门摆设香案,率百官士庶,望军前遥祭。张邦昌跪拜嚎啕大哭,其他人也伏地痛哭,其中有仆地不能起者。这天宗望首先退师,徽宗、宁德皇后及诸亲王、妃嫔以下,乘牛车八百多辆,经滑州(今河南滑县)向北进发,一路上凄风苦雨,所行路径都是荒无人烟,直到真定(今河北正定)才有人烟。余下的金军下城,分四壁屯守,原来守城的军队,都逃往别处去了。

               日暮途穷   自缢身亡

  靖康二年四月一日,金军宗翰退师,宋钦宗及皇后太子等亦随军北上。大军由郑州进发,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冠服、礼器、法物、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图书及官吏、内侍、技艺工匠、倡优等,都落入金人手中,府库积蓄为之一空。金人在占领汴京期间,方圆几百里内都受到骚扰劫掠,粮食财物被掳,房屋被焚为废墟。在撤退之前,又连夜焚毁营寨,烟焰四起,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军士们敲着鼓得意离去,只留下一座满目疮痍的空城。
  张邦昌见金人已撤,一面令人接管城防,一面张文天下:
  “天下承平,几二百载,百姓安业,岂复知兵!乃者奸臣首结边难,招致祸变,城守不坚,嗣居皇帝(指钦宗)越在郊野。予以还归,横见推迫,有尧舜之揖让,无汤武之干戈。四方之广,弗通者半年;京城之大,无居者三月。从宜康济,庶拯艰危。”
  金人北撤时,本想留兵保护张邦昌,吕好问拒绝说:“南北风俗不同,恐北兵不习惯南方的水土,必不相安。”金人又说:“留一贝勒统兵如何?”吕好问说:“贝勒是贵人,倘若有了差池,负罪不浅。”金人于是不留一兵一卒。金兵走后,吕好问问张邦昌:“相公是真要当皇帝,还是敷衍金人,徐图后举呢?”张邦昌反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吕好问说:“相公知道人情所向吗?众大臣所以推戴你,是因为惧怕金人兵锋,而今金兵已去,相公还能风雨不动,安然无恙吗?现在大元帅(指赵构)在外,元祐皇后(哲宗废后,金人陷京城,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在内,岂非天意!为今之计,如若推戴康王,城中便为功臣,若为其他人所推,城中便是叛臣,为功臣还是为叛臣,在此一举,刻不容缓。”王时雍反对说:“今日之势,已成骑虎,它日后悔,噬脐莫及,要深思熟虑!”张邦昌权衡利弊,同意吕好问的建议,一方面派权吏部尚书谢克家往济州寻找康王,另一方面把元祐皇后迎入延福宫,尊为宋太后。
宋朝经此浩劫,宗室已俘掠殆尽,只剩下康王赵构率兵八万人驻扎济州,要重整乾坤,皇帝位置自然非他莫属。
  四月七日,张邦昌派他的外甥吴何和康王的舅父韦渊带书信到济州,大意说:臣封府库以待大王,臣所以不死,就是因为你还在外边呢!谢克家又奉张邦昌的命令,将玉玺送到大元帅府,并降手诏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等待康王即位,并追回先前自己发布的赦文。
  四月十一日,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张邦昌以太宰的身份退到资善堂,共在位33天。四月底,王时雍等陪康王到达南京(商丘),张邦昌伏地痛哭请死,康王因尚未登基,只得以好言抚慰。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商丘)即位,史称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张邦昌率百官称贺,高宗封他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不久又擢升太傅。
  建炎元年六月三日,疾恶如仇、以抗金垂名史册的宰相李纲上疏弹劾张邦昌:
  邦昌久与机政,擢冠宰司,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异姓建邦四十(应为三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乱臣贼子之戒。
  黄潜善、汪伯彦等为张邦昌极力辩护。李纲大怒,怒声说:“张邦昌既为僭逆,岂可留于朝廷,使人们称他为故天子吗?臣不能与他同列,陛下必欲用张邦昌,请罢免臣之职吧。”高宗不得已,于次日下诏:张邦昌叛逆,理应诛杀,但察其初衷是出于胁迫,特予宽大,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湖南长沙)安置。到了九月,高宗查出张邦昌僭居内庭时以宫人侍寝一事,又听说金人因废张邦昌为借口称兵南下的消息,不禁勃然大怒。于建炎元年九月,高宗又下诏令:张邦昌称帝,是迫于金人之势,“比因鞫治他狱,始知在内衣赭衣。履黄裀,宿福宁殿,使宫人侍寝,心迹如此,甚负国家。尚加恻隐,不忍显肆朝市,只令自裁;全其家属,令潭州日给口粮,常切拘管。”张邦昌读完诏书,在地方官吏逼迫下,只得登上平楚楼自缢而死。
  张邦昌一生仅活了四十七岁,登皇位不过三十三天,但他终因窥视帝位而自食恶果,为后人所不齿.

  注:本文根据高敏主编的《中国历代奸臣》和《阜城县县志》整理。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2881390,13363330500 传真: 邮箱:qdwfcrx#126.com
地址:河北省阜城县阜城热线运营中心 邮编:053700
Copyright © 2004-2024 衡水优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