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大运河边走出来的北宋名相—刘挚

大运河边走出来的北宋名相—刘挚

关键词:历史名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码头镇 莫金雷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bf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71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阜城县码头镇西刘村)人。北宋神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分别相当于首相和次相,人们习惯上称刘挚为宰相。因汉时东光隶属渤海郡,固也有资料称其为渤海人。
    刘挚于北宋嘉祐四年得中甲科进士,任冀州南宫县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著作郎。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开始执掌政权,对刘挚非常器重,提拔刘挚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之后刘挚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安石拜相后,推行新法,刘挚以为新法有许多弊端,便上书宋神宗陈述新法弊病。神宗当时宠幸王安石,把刘挚贬为衡州监管盐仓。元丰初年(1078年),改任集贤院校理,知太宗正寺丞、开封府推官。次年知滑州。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继位后,高太后垂帘听政,刘挚由丞相司马光上书推荐改任秘书少监,升侍御史,元祐元年升为御使中丞。元祐六年,刘挚官拜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同时执政,废弃新法。后来吕大防与刘挚发生矛盾,御史杨畏依附吕大防,劾奏刘挚,被贬为观文殿学士,出知郓州,移知青州(河北青县)。元祐八年,宋哲宗亲政,又推行新法,第二年,刘挚被贬光禄卿分司南京,蕲州(湖北蕲春)居住。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再贬黄州。绍兴四年(1097年)刘挚被流放新州,不久含怨而死。
    刘挚为官清正廉洁,正气森严,忠贞爱国。在嘉佑四年出任南宫县令时,南宫赋税甚重,缴纳绢每匹折钱五百,绵每两折钱三十,民多破产。为减轻农民负担,刘挚将此情上疏朝廷。从此,绢每匹改折一千三百,绵每两增七十六,百姓收入增加,欢呼泪下。因政绩卓著,刘挚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病逝后,北宋朝廷围绕着变法形成的新、旧两党争论加剧,进而因地域、政见不同形成洛、蜀、朔三党。洛党以程颐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蜀党以苏轼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以刘挚为首的北方派被称为朔党,他们主张吸取汉、唐以来的历史经验,对北宋社会实行逐步改良,反对暴变,即赞成司马光生前“治天下譬之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的观点。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刘挚与其他两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学术思想、执政理念在他的著作《忠肃集》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刘挚对人才选拔使用见解颇深,在一次关于人才的谈话中,他说:“人才难得,能否不一。性忠实而才识有余为上等;才识不足而忠实有余,次之;有才而难保,可藉以集事,又次之;怀邪观望,随时势改变是小人,不可用。”哲宗及宣仁皇后听后深有感触的说:“卿能常如此用人,国家何忧?”
    高太后病故、哲宗亲政以后,新法派章惇主政,刘挚被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蕲州(湖北蕲春)居住。临行前,刘挚对众人说,“上用章惇,吾且得罪。若惇顾国事,不迁怒百姓,但责吾曹,死无所恨”,“忧形于色,无一言及迁谪意”。
    刘挚的一生,在北宋中后期的动荡中度过,围绕着变法,数度被朝廷罢官,历经宦海生涯的升降沉浮。纵览他的那些奏折、章表,以及一些诗词、歌赋,无不体现出刘挚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社稷为重,以造福黎民百姓为己任的高尚的为官之道,这在一千年前的封建官僚中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刘挚平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宋史体传、书史会要》载,刘挚“嗜书,自幼至老未尝释卷。家藏书多自雠校,得善本或手抄录,孜孜无倦,擅毫翰,其迹杂见群玉堂法帖中”。他一生留下了大约四十卷著作,从现存材料看,主要有刘挚集、刘忠肃集、刘挚奏议、刘挚遗稿和刘挚日记数种,但后三种今都已失传。刘挚的大多作品都收录在《忠肃集》里面。现本的《忠肃集》,是清朝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依韵辑出的,共二十卷。其中,奏疏占五卷,共七十篇,字数近五万,分量上占到全书的四分之一。表两卷,启两卷,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序和杂著、奏疏为一卷,碑、墓志铭占四卷,合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其余则为七言古诗,五言律师,五言长律,七言律师等诗词歌赋。  
    刘挚的诗词和韵得体,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被当时社会所广为流传,被文人、诗人所推崇。其《湖上口号》诗“绿荷深不见湖光,万柄清风动晓凉。莫恨红葩犹未阑,叶香元自胜花香”;《题其己草堂》诗“一曲流泉对草堂,何人与续帐前香?清诗自共秋风老,依旧钟声送夕阳”。写景咏物造微入妙,具有唐人韵味。据说,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专门给乾隆皇帝写了一道奏章,述说、推荐刘挚的文采。乾隆阅后,肃然起敬,当即御题《忠肃集六韵诗》,称颂刘挚的作品:散编哀集还全壁, 世久烟沦传始今。必有鬼神来呵护,自然天地佑忠忱。未尝释卷於经遂,却匪空言见理深。出处一身守直亮,是非两字辨俭壬。明陈十害邪辞癖,分析二章正气森。六百载余惜悃笃,裕陵见摈独何心。
    刘挚“性峭直,有气节,通达明锐,触机辄发,不为威怵,不为利诱”。王安石初秉政时,搜择人才不遗余力,提拔其为中书检正。但仅过月余,刘挚即与安石政见不合,对王安石变法持反对态度,他“不附安石,上疏极论新法之弊”。神宗召对,问道:“卿是否从学于安石?安石多次称赞卿器识俱佳。”刘挚回答说:“臣东北人,少孤,独学。不识王安石也。”刘挚曾与曾布就变法的利弊在司农寺对辩,并要求天子将两人所上奏疏宣示百官,让大家考定是非,“言有取幸早施行;若稍涉欺罔,甘就窜逐不报”。其“子弟亲戚入官,皆令赴铨部以格调选,未曾以干朝廷”。《宋史体传、书史会要》说,“其教子孙,先行实,后文艺,每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平反昭雪并先后降昭追封观文殿大学士、太中大夫,赠通议大夫。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赵构特赠少师,谥曰 “忠肃”,后被追赠为“元祐忠贤”。宋朝诗人苏轼(1037年-1101年),因失去这样一位诗友而叹息,曾以诗深表怀念之情。写下《广陵会三同舍绿与刘莘老诗》:江陵昔相遇,幕府称上宾。再见明光宫,峨冠挹搢绅。如今三见子,坎坷为逐臣。朝游云霄间,欲分丞相茵。幕落江湖上,遂与屈子邻。了不见愠喜,子岂真可人。邂逅成一欢,醉语出天真。土方在田里,自此谓与莘。出试乃大谬,刍狗难重陈。岁晚多霜露,归耕当及辰。
    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在刘挚去世近百年后到皇家名人堂为刘挚画像题诗:第登黄甲,官侍紫宸。出则循吏,入者良臣。忠悃已摅,谠论亦陈。光照前烈,如公几人。
    刘挚的故乡西刘村在码头镇北大约二三里,与东光县城隔京杭运河相望。现在的西刘村和相邻的东刘村原来是一个村子,叫刘庄。大约是在1962年,刘庄分成东刘、西刘两个村,现在人们还是习惯称呼东刘、西刘为刘庄。在刘庄,刘挚作为刘氏的先祖而倍受尊崇。据西刘村刘玉传家《刘氏族谱》记载,刘挚是刘氏家族自南方北迁落脚刘庄的第二世,刘挚的父亲即刘氏一世先祖叫刘居正。刘挚登祝融峰曾经题诗二首,诗中有云“我亦淮南宗姓后”,后人据此推测,刘庄刘氏先人故居可能在安徽淮南。为了纪念刘氏先祖,东、西刘及分布周边的刘氏后人在刘庄集资修建了一座碑亭,取名“忠肃亭”,并于2000年第九次修订了《刘氏族谱》。刘居正,北宋永静东光人,天圣二年丙科,赠通奉大夫,监察御史。《宋史》载,刘居正教子极严,刘挚“儿时父居正课以书,朝夕不少。间或谓曰:‘君只一子,独不可少宽耶?’居正说:‘正以一子,不可纵也’”!
    刘玉传老人介绍说,刘挚的坟墓在现在的东光城南一个叫“十二里”的地方。刘挚有三个儿子:跂、路、蹈。跂、路为同榜进士。刘跂先后在毫州、曹州、雄州等地为官,晚年作学易堂,被乡人称为“学易先生”,著有《学易集》,“世尤传诵”。在《刘氏族谱》“邑志轶事”一节中,载有“刘丞相挚家法俭素”、“凡冠巾衣服制度自先世以来,常守一法,不随时增损。故其子弟杂处士大夫间,望而知其为刘氏也。”看来,刘挚及其子嗣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与刘家严格的家教不无关系。
    “忠肃亭”建在东西刘两村中间,里边立碑三座,碑刻正面记载了刘居正、刘挚、刘跂等刘氏先祖的生平事迹,背面主要记载了刘挚登祝融峰时写有“我亦淮南宗姓后”诗句、后人据以推测刘氏先祖故地的两首诗和刘氏后人修谱建亭的一些组织、捐资情况。亭子呈六角形,正面冲北,暑天里,一些老人、孩子在里边避暑纳凉,算是村子里的一处景致吧。
    由于年代的久远以及经历的坎坷,刘挚的事迹还不为人们所熟知。作为大运河边一位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其爱国爱民的思想、廉洁务实的政绩观以及手不释卷、笔耕不辍的学风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挖掘和弘扬。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2881390,13363330500 传真: 邮箱:qdwfcrx#126.com
地址:河北省阜城县阜城热线运营中心 邮编:053700
Copyright © 2004-2024 衡水优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