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海南历史上的名人廖纪

海南历史上的名人廖纪

关键词:历史名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南海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bf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99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好学苦读36岁中进士

  先生归去易,志士立身艰。

  心迹清于水,声名重似山。

  片言侵宰辅,多旨动天颜。

  圣主尊耆旧,胡为独放还。

  此诗乃明朝嘉靖八年曾任首辅的张璁为廖纪所作的《送廖尚书归休》,是廖纪一生写照。

  对于廖纪的籍贯和早年经历,同为万宁礼纪人的曹文乐先生搜集的史料较多,对廖纪的为人甚为倾慕,拂去他叙述中的传奇色彩,可看到廖纪成长的轮廓。


  廖纪,因后来官至吏部尚书,民间称作廖天官。景泰五年(1454正月二十八日)出生,乳名廖黑,字廷陈,一作时陈,号龙湾,原籍广东琼州陵水那亮乡(现海南万宁市礼纪镇贡举村),其远祖学举公南宋年间来自福建莆田。其祖父一代即从陵水移居到河北河间府东光县。

  据推测,当时朝廷鼓励人们移民京畿,他们一家三代便举家北迁,途经东光码头镇(现河北阜城管),被大运河的壮观吸引,在此落户,以贩卖当地土特产为生。

  廖纪从小聪明,性沉稳、好学,他的父亲博综经史,对他影响最大,经常给他讲古人“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读书故事。后受名师邹野渔疼爱,学业倍进。

  《明史》载,1480年领京闱乡荐,但试于礼部落榜。正心灰意冷时,被国子监祭酒(相当国家最高学府校长)同乡丘濬安慰、鼓励,再就读于太学以备下科。三年后复试于礼部,继落第。三考仍未中。

  弘治三年(1490),廖纪36岁,经过加倍刻苦,终于蟾宫折桂,居二甲第89名。

  陵水县曾被丘濬称之为“地之远,邑之小,天下莫过焉,自有学校以来,人才鲜中式者。”当廖纪在京城金榜题名,捷报传来,官员、乡亲们为之欢呼惊喜。

  在河北沧州地区,也流传廖天官故事:廖天官小时候家穷,四处讨饭糊口,有一天,在运河边拔猪草,被在本村设馆教书的名师邹家桥人邹野渔遇到,远远看见他头顶有把黄罗伞,认为吉兆,上前试问,对答如流,便收为爱徒,全力抚育,教其《毛经》。他很聪明,不喜欢吃喝玩耍,刻苦读书,26岁在北京中式举人,但试于礼部,屡考三科未中。真是“苦心人,天不负”,36岁才中进士。

 廖纪籍贯考

  关于廖纪是哪里人,史书上有不同记载。海南学者周济夫著文作过具体的梳理。

  明万历、清道光两朝的《琼州府志》,都在进士栏下列有其名,并在名后略加小注。

  万历志云:“廖纪,万州人,祖有能,寓直隶河间府东光县,官至吏部尚书。”

  道光志云:“廖纪,陵水人,吏部尚书,赠少傅,谥僖靖。”

  1991年新编的《万宁古今》一书有云:“廖纪,他原籍闽南,祖辈落籍礼纪(原属陵水,今属万宁),弘治三年(1490)考中进士,做过吏部侍郎、兵部尚书。”

  《明史》有廖纪传,云:“字时陈,东光人,弘治三年进士。”

  综合诸家之说,似可归纳为:廖纪先世本闽南人,后落籍礼纪。礼纪,明清两代皆属陵水,但陵水在明代曾为万州的属县,故明代府志说是万州人,清代只说是陵水人。时至现代,礼纪又由陵水改属万宁,所以又是万宁人。至于廖纪本人,因其祖父有能已移居河北河间府东光县,他是从东光县考中进士,故而《明史》称他东光人。

  海南日报记者在万宁市礼纪争来村,看到了廖纪后裔保存的《廖氏族谱》记载:廖氏迁琼始祖学举公南宋年间来自福建蒲田,任会同知县,长子士杰迁至陵水那亮乡,八世有能、九世廖瑄公迁过海。廖瑄,乃廖纪之父。

  万历年间,礼部尚书王弘诲(定安人),慕名游访了那亮乡作诗曰:“尚书故里寒云外,乔木人家夕照前”(节选)。

  那亮乡,据说因廖纪而美其名曰“贡举村”,1959年后归万宁县辖。

从明嘉靖“大礼议”

  辩证看廖纪

  《明史》记廖纪的履历是:“弘治三年进士,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正德中,历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明官名,掌督办宫廷所用柴炭)羡金无所私。迁吏部左、右侍郎。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书。调兵部,参赞机务。”廖纪任吏部尚书是在南京,虽是南都六部之首,却是一个闲职。此后的“调兵部,参赞机务”,也只是在南京。

  海南学者周济夫认为,看廖纪,离不开对“大礼议”态度。“大礼议”是嘉靖一朝的大关节。他的升迁与解职似都与“大礼议”有关。

  嘉靖皇帝本是正德皇帝的堂兄弟,正德皇帝死后无子,嘉靖皇帝因而继位。按当时的正统观念,他继位后应尊正德之父弘治皇帝为皇考,但他执意要尊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因此朝中引发了一场激烈斗争。当时朝臣张璁(后升任首辅)、桂萼等站在嘉靖一边,很快受到宠信。而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群臣极力反对,有一百多人先后受到贬逐、下狱、廷杖的惩罚。嘉靖三年(1524)廖纪升任南京吏部尚书,便是出于张璁、桂萼同党的推荐,但他以年纪大上疏请辞,且推荐嘉靖皇帝厌恶的乔羽、杨旦,说“臣年已七十,精力不如乔羽,聪明不如杨旦”。

  张璁等本欲引他为己助,但他上任后议论多次与之牴牾。如光禄署丞请建世庙祀兴献帝,廖纪便极力反对。又条奏三事,其三为惜人才,委婉劝嘉靖起用“大礼议”中被贬逐之臣。这又能看出他正直之处。因此张璁等后来也不喜欢他。但外人观之,他仍是张璁等的附和者,嘉靖五年(1526)后的被论劾去职即为此。

  廖纪学有所成,但做学问的成就,不及丘濬,也不及唐胄、钟芳。《道光琼州府志》廖纪传中说他所著有《四书管窥》四卷、《童训》一卷、《沧州志》四卷,篇幅都比较有限。《四库全书》存目著录《四书管窥》中的《大学管窥》一卷,《中庸管窥》一卷,《论孟管窥》则未见著录。《四库全书》为每种书目撰有提要,《大学管窥》、《中庸管窥》的提要则称“其书流传绝少”,分段“殊为牵强”,“亦无甚精微之论”。

  “廖纪最值得肯定的是他的廉洁奉公。”周济夫说,他在正德中提督山厂(明官名。掌督办宫廷所用柴炭),“羡金无所私”,即盈馀款项未占为己有,就可看出他的廉洁。他的这些立朝大节,令后辈王弘诲在到访他的故里时,专门作诗凭吊他。

披着碎雪访廖庄

  2008年岁末,海南日报特约记者老李披着碎雪,几经周折走进了廖纪的出生地廖庄。廖庄就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的南畔。建国后,原属河北沧州地区东光县的廖庄又划归为河北衡水地区的阜城县。

  出租车司机听说记者专程从海南来探访廖纪,徒步带他走进廖庄的几乎每一户人家。廖庄有一所小学的孙老师说,他虽为廖庄人,但对廖纪的名字也很陌生,就只听外边人说过一二次,廖庄人根本不知道廖庄有位明代大官,而且并不直乎其名,而是叫“廖天官”。

  廖庄位于渤海之滨,离海尚有百多公里,从村容村貌来看,廖庄的房屋还算整洁,农民生活应该还算可以,各家各户都有成山的玉米堆放在庭院上。走过二十几户人家,就有十几户住的房子还很陈旧。村道也都是土路,风一刮来,灰尘满天飞。

  在廖庄知道廖纪的人并不多,倒是一过路人对廖纪尚能一知半解。一位已过七旬、鹤发童颜的廖大爷说,廖纪在明代当了吏部尚书和兵部参赞,由于他治国治军从严,因而得罪了不少人,遭谗言被解职,后来真相大白后,皇帝为其昭雪,死后得厚葬。有民间传说,他死时没有头颅,皇帝便赠一个“金首”随其尸同葬。但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考古队对立有碑记的廖纪墓进行挖掘,不但见不到“金首”,连一丝甲骨也未存。这位老人接着又说,根据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廖纪因蒙冤而死,他的尸首根本没有运回廖庄;二是廖纪的坟墓早就被盗,至于这种说法,史书没有记载,不能妄下结论。

  廖纪与贡举村

  贡举村古名民灶,原为陵水县那亮乡一带,现归属于万宁市礼纪镇。和神州半岛一山相隔,同桥海村、三星村毗连。乃北宋元丰(1078)陵水县治所在地,知县刘奕在这里设立了陵水县最早的县学。

  贡举村得名,据说和廖纪有关。

  明嘉靖二年,他回故乡省亲祭祖,很重视地方的文化教育,经常在现三星小学一带“讲会”,就是讲学、辅导的意思。一时,万宁、陵水等地生员、贡生、举人皆云集听课,所以人们称其地为“贡举坡”。继有小商贸区“贡举墟”。

  1959年行政重新区划后,政府就把廖纪的祖居地张田和旧村、岭头、山园、新寨、石盘、张北七个自然村合称作贡举大队,归万宁县管辖。贡举,含荐举人才之意,为明代前的科举官方用语,科举制度始于隋亡于清末,而今,海南却还有一乡村铭其名而传之。当你来到贡举境内,首先跃入目帘的是挺拔的高山———尖尾岭(原名东岭)。山上有寺院,名叫法云寺。

  在曹文乐先生的带领下,海南日报记者上山探寻法云寺,只见石阶断壁,寺已毁于民国十六年。

  廖纪在法云寺读书作诗:“寺后峰阴合,阶前树影斜”,就是描写其群山优美景色。

  为了完成“上以彰朝廷宠誉之恩,下以展愚孙久旷之礼”的心愿,廖纪曾回故乡那亮省亲祭祖,并在法云寺作诗留题:“不须赋远游,此地即丹丘”(节选)。把此地比喻成神仙居住的地方了,可见他热爱故乡尽在字里行间。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2881390,13363330500 传真: 邮箱:qdwfcrx#126.com
地址:河北省阜城县阜城热线运营中心 邮编:053700
Copyright © 2004-2024 衡水优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