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荀慧生的艺术人生(九)

荀慧生的艺术人生(九)

关键词:荀慧生 阜城名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衡水晚报 赵云旺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bf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53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祖国文艺事业的百花园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京剧荀派表演艺术也真正进入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荀慧生的艺术青春也真正来临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给了荀慧生极高的荣誉,他先后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担任河北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北京京剧二团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荀慧生京剧团团长等职务。
  对于一位从旧制度中走来的民间艺人,饱尝过当亡国奴的耻辱,经历过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如今在新中国翻身当了主人,荀慧生有一种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感觉。从他所著《演剧散论》一书的前言中我们可以洞察他的心声:“我感觉最大的幸福,在晚年……使我懂得了政治和文艺的关系及文艺应该如何为政治、为工农兵服务的真理,也使我理解了艺术的教育作用和懂得一点新的美学知识。我在政治上翻了身,在艺术方面也觉得豁然开朗,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
  荀慧生意识到自己过去编演的诸多剧目,有时只是为了迎合观众,只重视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一些封建的糟粕,造成品位不高,忽视了戏剧的教育功能。他积极响应党的文艺方针,贯彻戏曲改革的工作部署,本着去芜存菁的精神,逐个整理、改编了自己过去经常演出的诸如《红娘》、《金玉奴》、《杜十娘》、《荀灌娘》、《辛安驿》等荀派经典剧目,提高了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它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社会主义的文艺舞台上。如《红娘》一剧,他听取一位袁姓的同志的建议,去掉了红娘争做偏房和陪嫁的情节,使红娘见义勇为、成人之美的品德更加突出。通过增加“听琴”一场,更好地刻画了张生和崔莺莺互相倾慕的心情。此外,他在“琴心”一场创造的反汉调“听琴吟”的一段唱腔,婉转悠扬、富有韵律如珠落玉盘,这种曲调在京剧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改编后的《红娘》在北京公演后,获得观众极大好评,成为荀慧生晚年演出最多、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剧目。在改编了另一出荀派名剧《金玉奴》后,他的老朋友欧阳予倩、老舍、王昆仑等分别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他“又救活了一出传统戏。”
  跷功是荀慧生的特长,他曾借助跷功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这也构成了荀派表演艺术的主要特色之一,但他认为跷功从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妇女和中华民族的侮辱,是封建糟粕。在新中国戏曲改革的潮流中,他积极主张废跷,尽管有人攻击他毁坏“国粹”,他顶住压力,坚定地说:“这跷必须废除。”他身体力行带头废跷,并创造了“大步量”的荀派台步,代替跷步。
  荀慧生坚决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主动送戏上门,为工农兵演出。从建国到文革前的十七年中,他带领荀慧生京剧团几乎走遍了祖国各地。从白山黑水到八百里秦川,从巴蜀大地到江汉平原,独具特色的荀派艺术为广大群众带来欢乐。新中国刚成立,他就率团到西安、宝鸡等地演出。抗美援朝战役打响后,他响应号召,到东北的临江和通化等地医院、营房慰问志愿军伤病员。1952年,在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上,他与尚小云合演了《樊江关》,获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后来,为北京京剧联合会成立及支援埃及反美国侵略,他也演出了这场戏。1956年,他率剧团到山东泰安演出,当他看到一些伤残军人架着双拐或坐着手摇的小车来剧场看戏时,心中深感不安,就主动向有关人员提出:“不能让伤病员同志再跑这么远来看戏了,要把戏送上门。”第二天,他和全团同志一起去医院演出,而且他还主动到病房为伤病员同志清唱。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2881390,13363330500 传真: 邮箱:qdwfcrx#126.com
地址:河北省阜城县阜城热线运营中心 邮编:053700
Copyright © 2004-2024 衡水优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