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青春之花,绽放在抗疫一线

  • 372720796
楼主回复
  • 阅读:598
  • 回复:0
  • 发表于:2022/5/26 15:27:30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阜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他们胸怀大局,挺身而出,在上海疫情最吃劲之时,展现福建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敢于吃苦、善于拼搏,在一线奋斗中磨砺自己,茁壮成长;他们善用巧劲,发挥才智建设“和谐方舱”,让沪闽友谊更深更远。

他们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抗疫一线。

挺身而出 舍小家为大家

1994年出生的苏玉萍,已经有7年党龄。4月初,厦门市海沧医院发布支援上海抗疫通知,当时,她正在社区进行核酸采样。“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能更好!”刚结婚不久的她,第一时间报名。

一转眼,到上海已有20多天。作为护师,她先在上海世博方舱医院工作,后来又转战城市足迹馆亚定点医院,一直从事一脱区二脱区的院感监督和患者的核酸采样工作。

这两项都是风险较高的工作。“身为一名青年党员,遇到困难时,毫不畏惧,坚守阵地,是我们应有的品格!”她说。

胸怀大局、挺身而出,是福建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像苏玉萍一样,福建援沪医疗队近2000人的队伍中,有过半是青年。他们在家是父母心疼的孩子,在单位被前辈和老师百般呵护,但在关键时刻,满腔热血地奔赴抗疫一线。

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杨思琦,是个“00后”。当年援鄂的福建医护人员,是她学习的榜样。4月6日,援沪出发前一天,她特意向有过援助外地抗疫经验的前辈请教。

“我是科室里最小的‘妹妹’,但我受过最专业的理论知识培训与技能训练,我相信我可以!”杨思琦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现在到了我们接过重担的时候了。国家需要我们,我们义不容辞。”

爱拼会赢 在奋斗中成长

爱拼会赢,是融入福建人血脉的精神。

提起队中的年轻“大白”们,福建援沪医疗队的医生郑歆婷竖起大拇指:“这些21世纪‘大宝贝’平时被长辈们捧在手心。但就是他们,在上海疫情吃劲、条件严酷的时候,毅然离开家乡,跟随我们的援沪医疗队,冲上抗疫最前线!”

福建援沪医疗队两位“00后”小姑娘叶冬梅和黄京仪,是方舱核酸采样队队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天5点起床,两班倒,平均每人每天要完成舱内2000余名“舱友”、400~500名第三方工作人员的核酸采样工作。而且,核酸采样露天进行,上海时有暴雨大风天气,早晚温差有时达十几摄氏度。

更难的是,她们还要负责收集和运送核酸标本,每个箱子有10千克重,每趟有20余箱,加起来是她们体重的4倍还多!

“没事,等装卸上车后,我们再回驻地吃饭!”常常,叶冬梅和黄京仪中午一两点才能吃上饭。由于搬运重物,冬梅曾经被砸伤足部,京仪也出现过腿部过敏,还出现暴晒后头晕状况。

“我和护理副领队王静担心她们的身心状况,去谈心送药时,她们刚擦去眼泪。看着她们稚嫩脸庞上的坚定神情,我们是既心疼又欣慰。”郑歆婷说。

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些年轻医务工作者,以他们特有的乐观和豁达克服困难,悄然蜕变。

“00后”康丽蓉说自己是方舱里的“摇橹人”。在援沪工作磨砺下,已经擅长观察“舱友”的情绪。当她发现238床的大爷情绪低下、闷闷不乐,立即开展纾解情绪工作。

“90后”林艳艳被队友亲切称为“总务大人”,她每天负责规范有序地把饭菜送到2500多名“舱友”手里,还要保证让大家吃上热乎饭。核对“菜单”、快速清点、扛起餐食箱,“舱友”给她起了个外号“大力少女”。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