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 从当地经济发展史看交通与城乡发展

  • 古城中天通信
楼主回复
  • 阅读:342
  • 回复:0
  • 发表于:2011/11/30 10:11:32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阜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很好的说出了交通与经济的辨证关系。这从我家乡的发展史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我的家乡是衡水市阜城县的一个乡镇——古城镇,这里既无铁路,也无航道,仅有几条级别较低的公路,是个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这些年来,家乡经济的发展吃尽了交通闭塞的苦头。
  几年前,古城曾以灯具市场而闻名,被誉为“华北灯具第一乡”,规模相当庞大。家乡的人们曾欣喜的看到古城经济的繁荣,他们热切的企盼富裕起来的那一天。但由于交通设施落后,适应不了灯具对外市场的发展,对外物资交流滞后。渐渐的,灯具市场衰落下来,在繁荣了两年之后,家乡的经济便止步不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再也提高不上去,交通闭塞断送了古城发展的大好前途。
  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交通基础设施不足,道路建设滞后,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这是从我家乡的发展史上得出来的惨痛的教训。
  再看这样一个对比:
  古城镇的东北部有两个紧紧相邻的村庄——前宋村和后宋村,两村都以明胶业为主要副业。几年前,这两个村庄规模相当,人均生活水平不相上下。但前宋村中有一条柏油马路和村外干道相连,而后宋村内只是坑坑洼洼、每逢下雨便泥泞不堪的土路。经过几年的发展,前宋村的明胶业已初具规模,成为人们经济来源的主要产业,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具有一定规模的明胶企业园也在积极筹划中。而后宋村由于生产出的明胶对外输出十分不便,明胶业发展缓慢,规模比前宋村小得多,人均收入水平相比前宋也有了很大差距。
  从这两个村庄的发展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封闭,当地人民缺少对环境和市场的应变能力。而交通设施的落后,更使其与外界隔绝,无法实现与外界的物资流动,外部市场的信息进不来,内部生产的物资很难送出,大大的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很难摆脱养田种地、靠天吃饭的困境。
  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对外联系的重要途径。如果把当地经济比作躯体的话,交通就是躯体中的血脉,是内外交换的载体。只能通过它,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躯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养分。交通血脉不畅,就会很大地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前宋和后宋两个村庄相对比,前宋仅仅比后宋多出一条通村的柏油马路,就导致了经济发展上如此大的差距,交通问题不得不引起当地人们的重视。
  从近期利益来看,经专家测算,每1元公路投资的社会总产出接近3元,相应创造增加值1元,每亿元公路投资为公路建筑业新増和保留近2000个就业机会,为公路建设直接或间接提供产品的就业机会又是公路建筑业的2.43 倍。由此,在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兴建公路,为安排农村多余的劳动力、开启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长远利益来看,城乡和农村交通设施的改善,对于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广大乡村人民群众利益,有着根本性的作用。而从国家来说,城乡交通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全局稳定的基础。由此,城乡交通的作用可见一斑。
  近两年来,随着横穿古城镇的武码公路的建成通车,古城镇的交通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对外联系逐渐加强,一些服务行业逐渐在公路两侧兴起,古城镇的经济在逐渐复苏。而且,连接南北两条国道的东大路,以及在各村中普修公路的“村村通”工程,都在积极的兴建中。
  我相信,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家乡的经济一定会迅速的崛起,相信人们对家乡的希望也即将实现。
  预祝家乡有个美好的未来!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