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曝光:中国大学生是怎样一直逃避现实的?杨贵元第184次挑战中国教育权威

  • 我是一个阜城人
楼主回复
头像装饰卡
  • 阅读:264
  • 回复:0
  • 发表于:2011/11/8 22:09:43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阜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原创] 曝光:中国大学生是怎样一直逃避现实的?


曝光:中国大学生是怎样一直逃避现实的?杨贵元184次挑战中国教育权威

一、应试大学生就是这样逃避现实的
序幕: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热血沸腾着真想成人自立:父母辛辛苦苦终于把自己供上了大学,自己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怎么报答?就是打工自立。再说了,自己的确已经18周岁成人,怎么向父母证明自己不再是小孩?还是打工自立! 
大一要踩地皮:大一报到了,走出校门一看,外面的世界与自己想象的、与书本上的完全不一样,就给自己找了第一个理由:大一先把环境熟悉了,等到大二再去打工也不迟。
大二要考四六级:大二了,该出去打工了,但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先把英语四六级过了,大三再出去打工。
大三又要考研:大三了,该出去打工了,同样又给自己找了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先集中精力考研,考上了再去打工。说明一点,对于应试好学生,尤其是清华北大学生来说,根本就没想过要打工自立,只想着如何拿到应试奖学金(应试奖学金实际上是国家对逃避现实素质的肯定)。
尾声:读上硕士,国家每个月可补助三四百元,生活费就有着落了,更有理由不去打工;读上博士,国家每个月可补助上千元……
二、道理分析
怎样判别学生是逃避现实素质还是面对现实素质?一让面对现实,如干家务、大学打工自立、毕业社会就业等,就会不由自主地、千方百计地找各种各样理由来拒绝、逃避、延迟,就是逃避现实素质;反之,知道是必须得面对的事,就会不由自主地、千方百计地找各种各样理由来让自己敢于去面对、立即去面对、能够坚持到底,就是面对现实素质,否则,一旦没及时面对、或者中途退缩了,就会浑身不舒服、心里不自在,直到去补救了才心里踏实。
逃避现实的人愿去向哪里?哪里把自己培养成逃避现实的,就愿去哪里逃避现实:这就是中国应试学生最想一直呆在教育系统的根本原因,能够一直读书的就一直读下去——这就是为何大多学生去考研的根本原因;读到头了的就想去教别人也这样一直读书——这就是为何大多应试学生只想毕业当老师的根本原因,当然最理想的是去当应试大学教师。若要离开原来的熟悉环境,也要找个环境相近的——这就是为何应试学生多去考公务员的根本原因。
逃避现实素质的形成与延续。调查发现:1、凡是从小玩着长大、从小自主着长大、从小干着家务长大、从小做着社会义工长大的,至少是自主与干家务长大的(因应试社会,玩与做义工没条件),一上大学就能打工自立了,读研与出国留学更能打工自立。2、相反,凡是从小到大除了读书之外什么都不干、不会干、不愿干、当然也不让干的,上大学能打工自立的概率不到一成,现在就更低了;凡本科期间没打工自立的,读研期间能打工自立的不到一成,现在就更低了;凡国内没有四个自然长大或没大学打工自立的,出国留学能打工自立的不到一成,现在就更低了。
三、怎样补救逃避现实的素质?
逼上梁山的个人补救法,成功约一成。从小没培养面对现实素质的,成年后往往只能靠逼来面对现实,但绝大多数会被逼得来灰心、绝望,只有不到一成的会带着身心创伤才被逼得来面对现实。这就是中国家长宁愿让应试孩子终身啃老的无奈。
学而优则仕观念下的社会主流补救法,行为可补,观念难补。如文/革中的教师劳动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实际上就是要让应试师生去补课如何面对社会实践的素质,但因那时的读书人观念还是坚持“文盲才干体力劳动,读书人只干脑力劳动”,因此,尽管最终都让大家面对现实了,但大家心理还是不愿意接受那段历史,即行动上面对现实了,心理上还没面对现实。
读书人都是劳动者观念下的社会主流补救法,观念与行动一起补。1、如大一安排打工法。只要由学校出面,家长就彻底放心孩子的打工安全了;只要学校把学生打工自立作为每学期的一门必修课,给予学分,凡是能挣出生活费的就及格,凡是还能把学费都挣出来的就是满分,这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去打工了。2、还要把打工培养成干活素质。就是要把成人打工自立培养成一种自觉性。可采用素质周期法。先把打工自立要求从思想认识强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每天都要边认识边行动,坚持两周,就培养起了思想行动的一致性;后是培养自觉性,即每天都保持行动,但在思想上逐渐延长认识的时间间隔,由原来每天一次思想认识到半周一次(共四次),到一周一次(两次),半月一次(一次),最后一月一次(一次),共两月半,最终达到不思想认识只要一见事就自觉行动,自觉性就是品德培养成功的根本标志。


杨贵元(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邮箱yangguiyuanchenke@163.com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