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特产 > 漫河西瓜传奇(故事梗概)

漫河西瓜传奇(故事梗概)

关键词:漫河,西瓜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连环画脚本)

1、河间西瓜漫河甜。讲述乾隆年间,阜城刘老人村刘老仁进京赴宴,带回西瓜良种,从此西瓜在漫河落地生根的传奇故事。2、俺盼总理来品瓜。讲述勤劳淳朴的漫河人民在总理的鼓励下,大力发展西瓜产业,将西瓜产业做大做强的故事。3、谁是瓜王?讲述富裕起来的瓜农举办瓜王大赛的故事。

 

 

河间西瓜漫河甜

---漫河西瓜的由来

 

乾隆年间。华北平原大运河畔,有一个名叫阜城的小县城。

县城东西长、南北窄,位于北京城正南500里,是清帝南巡的必经之地。皇帝每过一次,老百姓都要黄土垫道、净水泼街,跪地迎接,官员们更是心惊胆颤、苦不堪言,担心因为招待不周而丢掉乌纱帽。

城东有一个刘家庄。庄上有一个103岁的刘老汉,名叫刘老仁。刘老仁是个忠厚的老瓜农,种着八分瓜田。瓜田里种着四季瓜果,收获后拿到集市上去卖。刘老汉家境贫困,虽然生活清苦、每天粗茶淡饭,但心境开朗,天天坚持下地干活,身体十分硬朗。

刘老仁有三个孝顺闺女,都已出嫁。大闺女嫁的婆家是黑土地儿---八里清凉江;二闺女嫁的婆家是黄土地儿—码头运河旁;三闺女嫁的婆家是沙土地儿---漫河千顷洼。

这天,刘老仁正在地里摘瓜,村里的保甲刘老七气喘吁吁的跑来,通知他明天去修路,圣上又要南巡了。原来,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决定举行一次“千叟宴”,并趁机讨取一些长寿秘决。这次南巡,除了游山玩水,随带在民间寻找一千名一百岁以上的老寿星。

且说这天,乾隆爷来到阜城,住在阜城县建桥镇的驿馆里,派人四处打探老寿星。县里层层推荐上报,最后圈定了刘老仁。随行人员按县里推荐的名单找到了他。见他耳不聋,眼不花,走如风,站如钟,甭提多符合条件啦。皇上的随从高兴的合不拢嘴,马上进行了汇报和登记。乾隆爷听说第一个老寿星这么快就有着落了,十分高兴,第二天起驾继续南行。

沿路之上,为了能够进京赴宴面圣,很多富商官宦人家不惜花重金篡改户口年龄,巴结和通融皇上的随从,以取得一个参加“千叟宴”的名额。
     一晃四个多月过去了,一千名老寿星找齐了。皇上回京后,下旨邀请一千名老寿星赴京城参加“千叟宴”。这其中就有阜城县的刘老仁。

按当时的惯例,平民百姓是不能面见皇上的。于是乾隆大笔一挥,钦点这些百岁老人六品顶戴。。。

六品官虽然不大,但比起县官这个七品芝麻官又高了一级。县太爷立刻矮了半截,提着礼品低头哈腰地来到刘老仁家,恳求刘老仁有机会在圣上面前多多美言。

刘老仁是个大老粗,南瓜大的字儿不识一箩筐,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一辈子会见到皇上。为了怕刘老仁在皇上面前说漏嘴,县太爷让文书提前准备了一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恭维话,让刘老仁背熟。刘老仁一连背了好几天,折腾的脑仁疼。。。

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了,可刘老仁看了看窗台上堆着的南瓜,低头不语。三个闺女看出他的心思,表示替他照管好瓜田。刘老仁这才坐着县太爷的马车,奉诏进京赴宴。

与宴者必须在宴会半月前赶到,否则就是欺君之罪。进了京,先是住进由内务府安排的驿馆里,然后再由礼部操练进宫、面圣、用餐、叩见的礼仪。

正月初六,宴会在乾清宫如期举行。整个宫内布满了几百张桌子。。。

人们正在肃立等候,忽听音乐高奏,皇帝出轿升座了,众人赶紧撩衣跪倒在地,行三跪九叩之礼。。。

众人刚刚落坐,貌若天仙的宫女献上君山银针香茶,接着是乾果四品、蜜饯四品、饽饽四品、酱菜四品。。。这些还没有吃完,接下来就是鹿肉片、狍子脊、山鸡片、野猪肉、野鸭脯、鱿鱼卷。。。。各式各样的山珍海味,刘老仁见都没有见过。原来这是御厨精心制作的满汉全席。。。。

刘老仁看着直心疼。心想,这一顿饭得花多少银子啊?这一桌简直够得上他辛苦几年种瓜的收入了。。。刘老仁心疼的吃不下饭去。连皇帝召众人至御前亲赐饮酒也没有听到。旁边的一个白发老头扯了扯刘老汉的衣角,老人们呼啦啦又在御座前下跪,接受皇帝亲赐的美酒。。。。

站起饮毕,酒杯说是归各人所得。于是众人又翻身跪倒,谢主隆恩。。。

经过这一顿折腾,一些老寿星趴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只好在宫女的搀扶下勉强回到座位上。按照规矩,年龄最长的前十名的老寿星坐在离皇帝最近的一个桌。刘老仁今年103岁,名列第五名。年纪最大的是郭钟岳,141岁。皇帝对这些百岁老人的长寿秘决很感兴趣,特意来到桌前犒酒,以示关怀。当他看到精神矍铄刘老仁,立刻来了兴致,凑到他耳边问他平时吃些什么?刘老仁见到皇帝很紧张,一时语塞。听到皇帝问他平时吃什么,竟然结结巴巴地说了实话:“回万岁,平时、平时吃不饱。。。。八分地。。。”旁边有负责记录的文官,怕给万岁爷扫兴,于是急中生智,赶紧给刘老仁打圆场:“回陛下,此位老叟所言之意为饭吃八分饱,百病自然消之意”。皇帝听后哈哈大笑,以为极是,命文官记下。。

刘老仁急了一脑袋汗。他见皇帝终于走开了,一屁股坐在坐位上直擦汗。。。。

乾隆帝还当场摇头晃脑地赋了一首《千叟宴》诗,刘老仁等人低头垂首,也听不懂在说什么。。。。

宴毕,众人再行一跪三叩礼,皇帝在悠扬的宫乐声中回宫,众人垂首恭送。。。

大家吃这顿饭,也不知弯了多少次腰,嗑了多少次头,直累的腰酸背痛,连前额和膝盖都嗑疼了。

终于,皇帝回宫了。大家可以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啦!菜还是一道接一道的上,什么花盏龙眼、果酱金糕、宫廷萝葡、陈皮兔肉、天香鲍鱼。。。也不知道上了多少。。。刘老汉只盯住了一个菜---一个应时水果大拼盘。

刘老仁是种瓜出身,对各种瓜类特别感兴趣。他一看,里面有一块绿皮、红瓤的瓜果叫不上名儿来,一问宫女才知道,这是东北龙兴之地御属农庄送过来的贡品—西瓜!个大皮薄,甘冽汁甜,是上品之中的上品,只有皇帝和他们的这一桌才有!

原来,西瓜由西域传入辽、金,首先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得以种植。而中原地区仅有少量传播,十分稀有,怪不得种了几十年瓜果的刘老汉没见过。

刘老汉是个有心人。他小心翼翼地拿过这块大西瓜,一边细细品尝,一边把里面的瓜籽吐出来,包在桌子上的手帕里,然后揣在了怀里。。。

终于熬到了酒尽席散。临行前,刘老仁得到了皇帝赐予的一把紫檀木雕成的寿杖,上面用金粉写着各式各样的“寿”字,光彩夺目。。。

这天,刘老头被官家的轿子抬着敲锣打鼓送回来了。这一来一回,前前后后是三七二十一天。经过这一路颠簸,刘老仁浑身象散了架。三里五村的乡亲都来看望老头。刘老仁就把在皇宫中经历的一切讲给大家听。大家问他,皇上给你什么宝贝啦?老汉拿出了一把拐仗,人们羡慕的看来看去,时不时还摸一摸,啧啧称奇。等众人走后,老汉把自己的三个闺女叫出来,关上门从怀里拿出一把洗净、凉干的西瓜籽。数了数,一共才四九三十六粒。他嘱咐三个闺女,在八里清凉江、码头运河旁、漫河千顷洼,分别试种九粒,自己在种九粒。。。他还告诉三个闺女,结了瓜之后,瓜可以吃,但是必须留下籽,分发给百姓种植,不能失掉一粒。

三个闺女回去之后,种籽种到地里精心培育,生怕有个闪失。

大闺女用清清凉凉的清凉江水来灌溉;二闺女用甘甘甜甜的运河水来浇水;三闺女用千顷洼的沙土来育培。。。

一年之后发现,大闺女的西瓜甜度不够;二闺女的西瓜瓜皮太厚;只有三闺女的西瓜,藤压藤、枝压枝,长势最好、个大最大,瓜瓤最红。用刀一切,咔嚓脆响;用嘴一尝,甜汁直淌!原来,漫河千顷洼属于阜城古河道“漫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是沙质土壤,非常适合西瓜种植。加上刘老汉带来的宫廷西瓜品种好,所以种出来的西瓜品质绝佳、风味独特,引得四邻八村的闻迅都来品尝。来的都是客,三闺女热情招待,嘱咐大家吃瓜留籽,广为种植。于是,经过勤劳的阜城人们代代培育繁衍,越传越广,终于育成了远近闻名的漫河西瓜。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西瓜在阜城大地和河北大地就传开了,民间也就有了“河间西瓜漫河传”、“河间西瓜漫河甜”(清时阜城属河间府管辖)的说法,漫河西瓜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响了。。。。。
    刘老仁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老人去世后,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德,把刘老仁所在的刘家庄改名为刘老人村,沿用至今。。。。。。


        俺盼总理来品瓜

 

河北西瓜数漫河,漫河西瓜数哪好?数许铺!

这不,又又到瓜果飘香时。在通往漫河乡许铺村的一条笔直的柏油路旁,绿油油的瓜田一眼望不到边。瓜田里仨仨俩俩的农民说说笑笑,兴高采烈地采摘着最后一茬西瓜,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起了自己进一步发家致富的打算。村民王淑云说起她最大的一心愿,就是盼着温总理再来许铺村,亲口品尝一下自己种的西瓜。

原来,许铺村是阜城县漫河乡一个210户、850口人的小村庄,全村有耕地2400亩。过去,这个村土质恶劣,交通闭塞,勤劳淳朴的许铺村民祖祖辈辈靠土里刨食,靠老天吃饭,风调雨顺仅能解决温饱。由于该村沙质土地特殊,不适合大田作物生长,却特别适合西瓜种植。

改革开放后,村民们因地制宜,狠抓生产,几十亩西瓜在许铺村安了家,效益有了起色,但仍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瓜田的产量一直不大。

1999年3月1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来到许铺村调研工作,坐在炕头上与农民促膝谈心,问寒问暖。

温总理穿着普通的羽绒服,脚下一双普通的旅游鞋已磨的发白。。。人们簇拥着温总理来到田间地头,了解大棚西瓜的长势。

温总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鼓励村民大胆改善种植结构。温总理还关切地询问大家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有什么实际困难。村民王淑云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农家妇女,其他人都摆手说没什么,她却向道出了自己的烦心事儿。原来,由于许铺村交通不便,出村的是仅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严重影响了西瓜销售和瓜农生产的积极性。外面买瓜的大汽车进不来村,村子的瓜一路颠颠簸簸运到村外,损坏的接近一半。总理听到这个情况后,指示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提上议程,尽快解决瓜农卖瓜难的实际困难。在温总理的关照下,村民们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修上了一条宽敞笔直的柏油路,解决了许铺村多年的行路难,卖瓜难的问题。道修成后,外地的运瓜车一下子就开到了田间地头,人们种植西瓜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

村民王淑云一家过去种了半亩西瓜,一到销售季节就犯愁。村里的柏油路修好后,王淑云足不出户,客商上门求购,再也不用为卖瓜的事犯愁了,西瓜种植面积象滚雪球似一样,由过去的半亩发展到现在的七亩。。。

西瓜吃起来甜,但种起来很辛苦。一年四季,需要有十个月在田里劳作。冬天育苗。为了增加棚里的温度,村民们在棚里点上蜂窝煤炉。。。夏天全棚几万棵瓜苗,要挨棵的授粉,人们光着膀子在炽热的大棚里功作,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勤劳的许铺人民顶烈阳冒寒霜,一汗珠八瓣,三伏天九冬,施肥灌溉,起早贪黑。苦尽甘来,用辛苦的劳动换取丰收的成果。。。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加雹灾让许铺和周边村镇几千亩大棚毁于一旦,西瓜大面积减产。

村民坐在地头欲哭无泪。多亏政府及时伸出援手。全县人民积极捐款救助,终于使瓜农走出难关。生产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在技术方面,许铺村民在政府帮助下,多次到山东寿光取经;在资金方面,当地的农村信用社给予了大力支持,改善了水利条件,提供了启动资金。

嫁接和大棚种植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农民解决了西瓜原来不能重茬种植的大问题。西瓜的上市提前了,产量和品质也提高了。

象王淑云这样的农户在许铺村还有很多。九八年到现在,许铺村在信用社的支持下相继打成了七眼深机井,彻底改善了村子的水利条件,2400亩土地全部变成了水田。今年,全村种植温室大棚西瓜1800亩,他们注册种植的“漫河牌”温室大棚西瓜,种植早、成熟早、上市早、卖大价,全村总收入270万元左右,户均1.5万元、人均5000元,形成了规模化优质西瓜种植专业村,被有关部门批准为国家级旱作农业核心示范区,每年到这里批发西瓜的络绎不绝。

漫河乡政府也建成了二十里瓜菜环线和十万亩温室大棚。接天连碧,一望无穷。当地科普作家梁树勤同志还为这些在阜城古河道“漫河”流域种植出来的西瓜起了个名字,在中国工商总局注册了“漫河”牌西瓜商标。“漫河西瓜”不负重望,被评为河北名优产品,远销京津。漫河乡人民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昔日遍地沙荒,今朝瓜果流芳”。一提起近几年许铺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打心眼里自豪,骄傲,感激温总理给他们带来的福气。为了记念总理来到许铺村和这条柏油路的修成,村民们自发集资在路口两边树了大牌子,大家还想了一幅对联写在上面:

上联是:总理铺就致富路;

下联是:结构调整迈大步;

横批是:西瓜基地。

今年6月份,村民王淑云以村民代表的名义给温总理写了封信,向总理反映了许铺村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盼望着温总理再来到许铺村,亲口品尝一下许铺村最大最甜的西瓜。

 

谁是瓜王?

 

漫河发展成为华北有名的西瓜之乡,“漫河牌”西瓜也被评为河北名优农产品,声名远播。随着漫河西瓜规模的不断扩大,阜城县人民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漫河西瓜节”,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西瓜节第一天是开幕式,设立西瓜举重、吃西瓜、抱西瓜赛跑等趣味横生的游戏比赛,并举行售瓜、签约订货会,吸引了大批客户和群众。
    这一天,县宣传文化中心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漫河西瓜节在瓜农们的欢呼声中开幕了。

众人盼望的节目开始了!首先是吃西瓜大赛,看看谁是吃西瓜大王。在吃西瓜比赛中,每个桌子上摆了一堆切好的西瓜,参赛选手一分钟之内看谁吃得最多。

比赛哨声一吹响,参赛选手就埋头啃起来。其中有两个小伙子最是勇猛。只见一个瘦小伙儿双手捧着西瓜,嘴巴动的飞快,像小兔子一样咬个不停;另一个胖小伙儿嘴不离瓜,像织布梭子一样左来右去,西瓜汁顺着嘴角直流,不一会就解决掉一片西瓜。忽然,那个胖小伙儿咳了一下!原来他吃得太急,不小心呛了一下,咽下了一个西瓜籽!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人笑着说:“小伙子,过几天你肚子就大啦,里面会长出个大西瓜来!”

不一会,“嘀”的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只见胖小伙的脸上沾满了西瓜汁,活象个大花猫。最后,胖小伙勇夺冠军,得到了一大筐漫河西瓜。

接下来是举重比赛。报名参加的十三名棒小伙一溜排开,摩拳擦掌,铆足了劲。只见一根又粗又长的白栏杆两头系着大筐,大筐里装满了西瓜。

一个小伙子向手心里唾了口吐沫,一哈腰,一较力,“嗨!”把西瓜筐举办头顶!蠃得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

抱瓜赛跑也十分精彩。呼声、掌声、喝彩声一片。。。

最激动人心的,当属瓜王大赛了。按照比赛规划,只有超过30斤的西瓜才能入选此次瓜王评比大赛。瓜王得主将获得一台大彩电!

尽管烈日炎炎,但来自各村的几十个种瓜能手抱着自家种出来的大西瓜,兴致勃勃地来到西瓜节“瓜王”擂台赛现场,争夺高下。

后八丈村的瓜农张大壮高中毕业,是个有文化的农村青年。他怀抱西瓜,满怀信心,志在必得。他甚至骑来了准备拉彩电的电动三轮车。

电子秤上面的数字在紧张的闪烁。。。评委和瓜农们的眼光眨都不眨的盯在上面。。。

“18公斤!21公斤!哇!这个西瓜22公斤!”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后,19名参赛者开始比拼自家种出的“大块头”。

“26.7公斤!哇,还有这么大的西瓜!”许铺村瓜农刘长起种植的50多斤重的大西瓜令大家目瞪口呆,啧啧称奇。这个大西瓜毫无争议地被评为漫河首届“瓜王”。

张大壮的西瓜仅以半斤之差与冠军无缘,屈居亚军。他非常不服气,暗下决心,非要在下一届把冠军夺回来不可。

大赛结束后,大壮开着三轮车上了县城的府前路,先到农资站买了二袋棉籽饼(肥料),一回家就施到了培育瓜王的那块地儿里,给下一届的“瓜王”吃上了偏饭;“瓜王”周围扎上了篱笆,大壮生怕让人不心心踩踏了;平日别的西瓜浇一遍水,大壮要给“瓜王”要浇两、三遍才放心。

转眼又一眼过去了。第二届瓜王大赛如期举行。张大壮和刘长起又在大赛现场见面了。

进入最后决赛的,又是刘长起和张大壮。

刘长起笑眯眯地把西瓜抱到电子秤上。电子秤上的数字显示:“24.9公斤”!大家一片掌声。。。

该大壮上场了。张大壮一挽袖子,哈腰把西瓜抱起来,轻轻地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上的红色数字飞快变动,不一会就定格了。“25.3公斤”!大家一片惊呼!

大壮嘴角抹过了一丝掩饰不住的微笑,不由得瞅了瞅高高的冠军领奖台。那上面还放着一台三十四寸的大彩电。

没想到,比赛尚未结束,还有下文。接下来裁判宣布:按照新的比赛规划,今年的“瓜王”擂台赛不仅赛重量,更侧重品质,从西甜瓜外观、重量、含糖量等多项综合指标进行评比。并拿出一个仪器,从西瓜里抽出一些果汁进行分析。人们瞪大了眼睛等待着化验结果。。。

不一会结果出来了。结果显示:刘长起的西瓜糖份为11%,而张大壮的西瓜糖份为5%!

根据这些数字,裁判经过综合计算后宣布:此届瓜王大赛,刘长起成功卫冕,继续蝉联瓜王大赛冠军,张大壮为季军。。。大壮又一次与瓜王失之交臂。。。

大壮拿着大奖状站在亚军的领奖台上,咧着嘴苦笑着,看起来是那样的不自然。。。

大赛一结束,一大群记者呼啦啦围住了“瓜王”,咔嚓咔嚓的闪光灯亮个不停。大壮失落的走出广场。他没有急着回家,也没有跑到农资站去买肥料,而是钻进了县新华书店,精心挑选了一本西瓜种植书籍。回到家里,大壮拿着书本,一头扎进了大棚。。。

这一年,大壮把心思全部花在争夺瓜王的事情上。也琢磨出了不少的新技术。经过钻研,大壮利用嫁接的方法,将一株西瓜用三株瓜的根系来供养水分、养分,把三棵瓜秧周围的瓜秧去掉,减少了其他瓜秧和瓜王秧的“营养”竞争;为了增加“瓜王”的营养供给,他还把三棵瓜秧身上结出来的其他的小瓜统统掐掉,使其营养专供“瓜王”。。。

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大壮还了解到,瓜的糖度和光照时间密切相关。于是他专门设计改造了大棚角度,还安装了日光灯,在阴天增加了照明度。。。

大壮精心培育的“瓜王”一天天长大了!大壮的信心也象吹了气的球一般,越来越涨、越来越满!

2009年,瓜王大赛终于又开幕了!憋了一大股劲儿的大壮早早来到了比赛现场。

没想到,老对手刘长起没有来!大壮在广场上转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一打听许铺村的许支书,原来老刘自掏腰包,带领社员去山东寿光学习特色礼品西瓜种植技术去了。听许支书讲,老刘组织成立的四季青西瓜合作社已发展到了五千余亩优质西瓜的种植规模,下一步他计划发展的特色礼品西瓜,主攻京津礼品市场和国际市场。。。。

大壮终于实现了他的瓜王梦。这次比赛,他孤独求败不得,以绝对优势获胜。但是,当他手捧“瓜王”奖杯站在领奖台上,却总感觉少了些许自豪,而多了些许思索。大壮在想什么呢?他还参加下一届的比赛吗?谁也不知道。。。。。。

这正是:

一年一度赛瓜王,

难分伯仲与高强。

若是市场做裁判,

究竟谁人状元郎?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2881390,13363330500 传真: 邮箱:qdwfcrx#126.com
地址:河北省阜城县阜城热线运营中心 邮编:053700
Copyright © 2004-2024 衡水优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