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走向盛唐》湖南展览——展出阜城出土文物

《走向盛唐》湖南展览——展出阜城出土文物

关键词:阜城 出土文物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阜城热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bf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63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大唐盛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流光溢彩的岁月,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唐朝为什么如此富强繁荣?唐代文明为什么如此灿烂辉煌?这是所有国人长久以来挥之不去的心结。

    《走向盛唐》经过数年精心策划,从全国40余家文博单位挑选了300多件顶级珍藏,分“汉文化的传承”、“游牧民族的南徙”、“丝绸之路的繁荣”、“佛教艺术的变迁”和“大唐盛世”五个单元。展览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和艺术创作上,反映出三至八世纪的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聚散分合,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华文明终于海纳百川,获得多元化蓬勃发展,形成大唐盛世的历史局面。透过这些精美的文物,观众如同在欣赏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从此走向中世纪世界文明的巅峰
东汉绿釉陶楼是此次展出最高的展品,1990年河北省阜城县桑庄汉墓出土。

汉文化的传承——泱泱汉风

    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前后延续400余年。西汉鼎盛时期,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汉武帝北伐匈奴,开拓西域,奠定了中国辽阔疆域的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国教”。西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全面发展,成就了中国封建汉文化,都是因泱泱大汉而得名。

    东汉国势衰微,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和私人武装,为后世近400年国家、民族的分裂埋下了隐患,但汉文化仍在稳步提升。

    东汉以后经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中国历史进入长期分裂的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代。那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南迁,君临北方。东晋将都城迁至长江南岸的建康(南京),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不久,又相继更替为宋、齐、梁、陈,史称南朝。

    中国自东汉开始生产成熟青瓷,魏晋时有很大发展,其中以浙江曹娥江中游地区为中心的越窑发展最快。江苏宜兴市出土的青瓷兽形尊,釉层均匀润泽,造型极其奇巧,代表了魏晋时期南方青瓷的最高水平。

    南方地区传承的“正统”的汉文化,是大唐文明的主要渊源。

重点展品:

    本单元展品中,东汉皇室子孙中山简王刘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蝉形玉琀、玉座屏、出廓双螭纹玉璧和掐丝嵌宝石金辟邪,其制作精细,无以复加,堪艺术性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结合的地步,而且,它为防止油烟对室内空气产生污染而采取的特殊烟道设计,比西方油灯直至15世纪才设计出铁皮导烟灯罩早了1500多年;江苏徐州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镶嵌兽形带石砚铜盒,外表金碧辉煌,一副贵族气派,是我国砚品中的稀世珍宝。

    此外,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的《曹全碑》,所刻隶书,字体扁平匀整,用笔方圆兼备,清秀婉畅,为汉代隶书极盛时期的精品。汉代的地面建筑早已湮灭,而河北阜城桑庄汉墓出土绿釉陶楼,则直观地再现了当时地主庄园高层建筑的严谨、高大和华美,汉代楼阁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于此可一斑。河西走廊出土的阵容庞大、雄壮的铜车马仪仗俑,仍可见大汉往昔极盛时的恢弘大气。

    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大墓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竹林七贤”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所谓“竹林七贤”,指的是东晋的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和阮咸七位名士,时于清谈玄学,行为放荡不羁而又谈吐不俗,对政治持超脱的态度,由于常常聚集于竹林而得名。久之,了“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邓县学庄村南朝墓出土的人物画像砖,模印神采飞扬的人物、动物、车马等,每一块都是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游牧民族的南徙——来自北方草原的旋风

    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以匈奴、鲜卑、羯、羌为主的游牧民族相继南下,公元317年至420年间,他们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民族政权。这些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在汉文化影响下飞速发展,跨步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拓跋部原本尚未踏入阶级社会的门槛,内迁后直接步入封建社会。孝文帝时,为了加强对中原的控制,迁都至洛阳,改革鲜卑旧俗,穿汉服,用汉姓,从汉俗,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拓跋部与汉族的融合。

    北魏随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替代。最终北周兼并北齐,为隋唐统一开创了基业。

    大体而言,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的北方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但更多的是表现出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面貌。至北周后期,各民族间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这种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成为后来大唐盛世的重要基石。

    北方汉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同样是大唐文明的主要渊源。

    重点展品:

    泥筒、笔和笔套、木牍、石雕人物动物纹砚等,是北方汉文化仍然盛行的物证之一。氐人、羌人是中国西北古老的少数民族,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历代皇朝治理少数民族的措施,往往是分封其首领以“王、侯、君、长”,通过这些“王、侯、君、长”来统治其部众。三枚“魏归义氐侯”“晋归义氐王”和“晋归义羌侯”金印,即是魏晋统治者颁发给西北少数民族氐、羌首领的印章。其中的“归义”即归顺之意,它是魏晋时期民族关系的见证。

    其他如彩绘文吏陶俑、彩绘持盾武士陶俑、陶武士俑、彩绘陶镇墓兽、彩绘陶伎乐俑和舞俑、彩绘陶俑、青瓷莲花尊等,则大多呈现出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趋势,即使在同一件文物上面,可以发现多种文化的影响。

    另外,栩栩如生的北魏、北齐陶俑和北周壁画,显示出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而镀金铜鞍、陶马、骑马俑及动物形饰牌等,不仅是北方游牧民族擅长骑射的反映,也是这些民族的优秀文化被保存流传的例证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2881390,13363330500 传真: 邮箱:qdwfcrx#126.com
地址:河北省阜城县阜城热线运营中心 邮编:053700
Copyright © 2004-2024 衡水优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