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荀慧生的艺术人生(五)

荀慧生的艺术人生(五)

关键词:荀慧生 阜城名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衡水晚报 赵云旺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bf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54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虽然荀慧生初到上海便一举成名,但是要长期在上海站稳脚跟,持久地获得观众认可却不是一件易事,20岁的荀慧生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并力求通过自己不断的艺术创新来开辟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1920年3月1日,他留在上海独自挑班演出了第一出新排剧目《献西施》,特别邀请了时慧宝老先生扮演勾践,八岁红扮演夫差。又根据上海观众的审美需求,运用了“特别电光彩灯”布景,很受观众青睐。
   第二天,他又演出了《宝莲灯》,盖叫天扮演沉香,荀慧生扮演三圣母杨真仙,他专门为这个角色设计了一段舞蹈动作,用“奇幻的活动布景”表现环境,在化妆方面吸收了上海演员的许多创新手法,当时上海报刊称:“白牡丹貌艳如花,技艺出众,当场歌舞,百媚俱生。”
   3月5日,他在老天蟾舞台连续演出了第三出新戏,即根据《红楼梦》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改编的《贾元春省亲》。这天正好是元宵节,他把戏名索性改为《庆元宵》,为节日中的上海观众锦上添花。根据朋友们的意见,他还把一些折子戏加上头尾,使情节更加完整。如3月10日演出的全本《拾玉镯》,就是在传统折子戏《拾玉镯》、《法门寺》的基础上,扩展情节连缀而成,很受上海观众的欢迎。在上海这个大舞台上,荀慧生的创造激情得到酣畅淋漓的迸发,艺术才华得到充分施展,仅仅在一个月时间里,他的新戏一出接一出,共为上海观众奉献了八出新戏。
   第二年春,他又演出了舒舍予和杨尘因编写的剧本《西湖主》,一位上海评论家说他的演出“慧心巧思,揣摸表情,参杂身段,载歌载舞,顿成名剧。”随后,荀慧生与谭鑫培爱婿王又宸共同排演了一出新戏《诸葛亮招亲》,演出时场场满座,许多戏班也都仿效排起了各种各样的“招亲”戏。
   荀慧生在上海与马连良的合作可称是一段“梨园佳话”。那时,马连良刚出科不久,在福建搭他叔叔的戏班演出了一个阶段,又到上海闯码头。他来到上海亦舞台,因初来乍到,戏园经理沈少安怕他叫不响,不愿意接纳他。荀慧生就找到沈少安说:“慢来慢来,我看马连良的戏很不错,多唱两场,观众很快就会认可的,你剧场的生意也不会受影响。”荀慧生正在上海走红,他话一出口,亦舞台的人不好驳他面子,就接纳了马连良,并让他和荀慧生一起演出。
   他们合演的第一出戏是《贩马记》,马连良扮演李奇,他非常感激荀慧生对他的提携,演出很投入,他在“哭监”一段唱的吹腔,脸上和身上都带着感情,观众很受感染,为荀慧生主演的《贩马记》增色不少。荀慧生看出马连良虽然调门低,但能藏拙露巧,善于做功,认为他以后肯定会有起色。之后,他们又合演了《武家坡》、《汾河湾》等几十出青衣老生的对儿戏。有时一方即兴改一些唱词或动作,对方立即心领神会,配合默契,他们合演的许多剧目成为京剧经典。有一次他们在亦舞台合作,正赶上下大雨,戏院里早早就坐满了人,那天先演出《杀家》,压轴戏是《南天门》,当演出《南天门》时,荀慧生生动塑造了一位落难中的大家闺秀曹玉莲的形象,马连良扮演的老仆人曹福既热心地对小主人处处照顾,又始终保持着主仆之间的距离。国画大师吴昌硕看完他们的演出说:“你和马连良演得珠联璧合,把握人物的身份很准确,真是相得益彰之杰作。”
    在上海的六年间,荀慧生除了短时间到南京、杭州等地演出,偶尔回北京与杨小楼、余叔岩进行短期合作外,他几乎大部分时间是应上海老天蟾与亦舞台等几个戏园子轮番邀请而连续演出的。期间,他与李桂春、冯子和、盖叫天、麒麟童等江南名角合演了140多出新戏,牢牢地树立了自己在上海观众心中的地位。从当时上海一家报纸刊登的一篇文章可以看出上海观众对他的喜爱:“青衣花旦白牡丹,自民国8年秋偕小楼南下,献艺申江,即大受沪人之欢迎。去冬北返后,复于今夏应上海之邀,计前后在沪历时四年之久,而沪上人士欢迎之盛与日俱增,此次牡丹在上海亦舞台已有半年之久,牡丹再三辞约欲归,园主强留,恐明年尚须蝉联,京城剧界人士想望其风采者,恐有秋水伊人之叹也。”还有人说他到上海后“嗓音更好,乃兼青衣,旁及古装,并请上海名人编排《元宵谜》等新剧,牡丹之名乃更大噪。”这些虽是溢美之词,却反映出上海观众对他的认可和欢迎。
    像在北京一样,上海喜欢看荀慧生演出的观众也成立了“白社”,里面有舒舍予、吴昌硕、沙游天等人,他们为荀慧生著书立说、编写剧本,在艺术上和生活上给予他无私的帮助。国画大师吴昌硕得知荀慧生在北京曾跟胡佩衡学画,也要教他画画,并于1924年正式收他为徒,为鼓励他上进,还特意写了“白也无敌”四个字送给他。在胡佩衡和吴昌硕等国画大师的悉心指导下,荀慧生在国画艺术上取得了很深的造诣,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梨园界在国画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日后,他还通过创新,在舞台上把国画艺术和京剧艺术相结合,创作了京剧荀派表演艺术的经典剧目《丹青引》。
   荀慧生在上海,是荀派艺术孕育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远离京城的纷争,专心致志于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通过与众多的海派京剧演员同台合作,他博取众长,充分汲取民族戏曲艺术的深厚营养,细心揣摩,融会贯通,使自己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自此,别具一格的荀派京剧表演艺术开始发韧。当鲜花和掌声渐渐散去的时候,他会常常想起北方的亲人,想起多年来一直帮助他的王瑶卿、杨小楼、余叔岩等前辈。他渴望重返名角如林的京城戏剧舞台,以自己的实力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随着他在上海的一步步成功,他的这种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终于,在他26岁生日的时候,这种希望变成了现实。这一天,他带领家人和自己的演出班子,乘客轮从上海启程返京。归途中,他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一样难以平静,既有衣锦还乡时的兴奋,又有一些对未来的踌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2881390,13363330500 传真: 邮箱:qdwfcrx#126.com
地址:河北省阜城县阜城热线运营中心 邮编:053700
Copyright © 2004-2024 衡水优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