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特产 > 阜城特产•天津鸭梨

阜城特产•天津鸭梨

关键词:特产 天津鸭梨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阜城文史资料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bf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30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阜城栽培鸭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1500年以前,主要分布在境内的王集、霞口等乡镇,自古以来就有“梨乡”之美誉。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一些开明官吏提出“宜栽梨枣以资民食”的记载,传说隋炀帝沿大运河南巡曾在此带停船上岸观看梨花,到了明清时代,“河间大鸭梨”即已远近闻名,馋涎宫廷,被诏为贡品,每年如数征收,供帝王嫔妃享用。建国后,特别是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鸭梨生产更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和梨农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

    阜城县的鸭梨生产,历经沧桑,在自己的发展史上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据史书记载,该县境内远古曾属“禹播九河”的区域,从周代到清代,古黄河、漳河长期在这里共同交替行水,频繁泛溢,改道冲淤,致使古代阜城境内湖、沼、港、汊很多,曾一度是“水乡泽国”。唐代大诗人高适携故友泛舟于老盐河上(阜城西清河),就曾对当时水势有过这样的描述:“东流过沧海,西流延滹沱,云树共晦明,井邑相逶迤”。足见当时的阜城境内十年九涝,谷物欠收,人民食不裹腹,生活极度困苦。因此,早在西汉时期,当地一些开明官史就提出“广栽梨枣以资民食”,以维持人民生计。这一主张虽然深得民心,但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梨树栽种面积不大,直到金元时期才开始大面积栽植,人们多次赖此度过难关,故深受百姓喜爱,如金人李俊民在《题许司谏醉饮图》中就有“席地风光引兴来,不辞白发被春摧;眼前有句贪拈掇,闲却梨花树下杯。”的诗句。许司谏乃泊头人许古(司谏乃官名),他生长在梨的故乡,对梨有着深厚的眷恋之情,尤其看到梨树对救灾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竟难以自抑,坐卧梨树下举杯畅饮,醉眼朦胧观赏梨花,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当地人对梨树的酷爱,也足可略见一斑了。
    到了明清时代,梨树越来越受到重视,梨园面积逐年扩大,最多达1.6万亩,“河间大鸭梨”更是闻名天下,馋涎宫廷,成为帝王嫔妃王公大臣喜爱的贡用果品,每年大量征收,装船沿大运河运往京都。
    日本侵略军占领阜城后,果园受到严重破坏,1949年全县果树面积竟不足1万亩。建国初期,梨果虽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到了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片面执行农业“以粮为纲”的方针,梨园面积甚至逐渐缩减。1978年全县收购商品梨仅10多万公斤。进入80年代,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果品生产受到县、乡政府的重视,提出了“要致富,近靠棉花远靠树”的口号。1984年,又提出“八、九、十”的种植改革规划,即全县人均8分林果、9分经济作物、10分粮田,极大地调动了梨农的积极性,不仅老果区的果品生产迅速发展,而且影响带动了其它乡镇梨果的发展。到目前,全县已有梨树9.6万亩,年产梨果4.7万吨。1990年,该县引资兴建了“河北霞港食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罐装“三发”牌梨汁94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指定饮料”的殊荣,为鸭梨的深加工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

    阜城鸭梨属白梨系,该品种抗涝耐盐碱,抗寒力较强(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25度),喜光照。这在阜城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地多为壤质氯化物潮土,是黄河改道前冲积沉淀而成的,年平均气温12.5℃,最高气温为41.5℃,最低温度为-24.8℃,全年无霜期约210天,10月下旬初霜,4月上旬终霜,全年日照2783.6小时,年平均日照7.6小时,平均年降水量538.9毫米,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较为适宜梨树的生长。也正是这方水土才孕育了阜城鸭梨独特的风味,其特点不仅皮薄汁多,肉质细嫩,清脆香甜,而且有生津祛火、清痰止咳等医疗功效。该果品9月上旬成熟,平均单果重200克,含可溶性固体物11.9-13%,耐贮藏,为我国最古老的优良品种之一,倍受人们的青睐。早在1978年便远销东南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市场上的“王”牌水果。
    关于“鸭梨”一名的由来,众说不一,大致上可概括为两种:一曰:所产梨因蒂部位形如鸭头,故名鸭梨,虽有些望文生义,但却为大多数人认可;二曰:鸭梨原名交梨,因产地原隶属河间府,唐代称之为瀛州,所以又称瀛梨,《康熙通志》中就有“惟河间之瀛梨,顺德之洛梨最著”的说法(洛梨是威、赵二县的雪花梨),后来人们把瀛梨叫白了(因瀛→银→牙→鸭音近),就成了鸭梨。这种说法虽也有些牵强附会,但不乏史料佐证。这里且不管两种说法哪种更真实可靠,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天津鸭梨”,则是因1958年阜城县并入交河县后,隶属天津市南郊区,又因鸭梨外销都经天津口岸出海,故正式定名为“天津鸭梨”。

                                  (三)

    在多年的鸭梨种植中,勤劳的阜城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对鸭梨进行科学管理,使阜城鸭梨品质更加优良。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推广了果树栽培常规技术,对建国前保存下来的老梨树,采取更新复壮等措施,进行技术改造,推广了人工授粉技术,其中独创的毛巾棒滚动授粉技术被载入史册,并被省内外梨农广泛采用。70年代,幼龄果园推广轻剪多留长放技术,中冠推广双层五主八侧,成龄树进行树体改造,解决了果树适龄结果的技术问题。80年代初期开始,推广果树密植栽培,实现早果早丰收,低产园改造,成龄果树高产稳产,应用激素提高座果率。同时,在嫁接技术上,一改过去的土接法为秋季接芽接法和晚秋及早春带木质芽接法,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在病虫害防治上,除采用剪除病虫枝、刮树皮、涂白、冬翻树盘等措施外,主要采取了化学防治。对于腐烂病的防治,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从1983年开始推广糊泥法,收到良好效果。

                                  (四)

    鸭梨生产是阜城县林果业的一大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十年来一直“笑傲江湖”,是红极一时的市场宠儿。但是从1995年起,随着我国西部地区梨果生产的发展及果品市场的变化,鸭梨在市场上的地位一落再落,在某种程度上正和市场闹“离”。据了解,广州市场原来每天能卖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车皮的鸭梨,而最近几年每天只能卖几个车皮,最多不过十几个。在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市场上,像广州、海口那样的大城市,鸭梨几乎被挤出了零售市场,只能在中等城市以下以及县城和农村“打游击”。究其原因,这里面尽管有来自国内外其他水果的冲击,但其症结终究是目前生产的梨果的内在、外观品质每况愈下,失去了昔日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鸭梨品质下降,价格一跌再跌的被动局面,阜城县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南方大中城市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在积极引进新品种的同时,他们一直未放松对鸭梨品质的改良和结构调整,一些劣质低产果园正有计划地更新为优质高产品种,即使是那些品种优良的老梨树,也由专家嫁接改造,返老还童,再通过整形修剪、肥水调控、梨果套袋、严禁采青等配套管理措施,使上市的鸭梨质量大大提高。我们相信,只要适应了市场需求,多出精品,天津鸭梨重振雄风就指日可待。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2881390,13363330500 传真: 邮箱:qdwfcrx#126.com
地址:河北省阜城县阜城热线运营中心 邮编:053700
Copyright © 2004-2024 衡水优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